作為貓奴,能夠安全舒適地抱起心愛的貓咪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一環。然而,很多貓主人都會遇到貓咪不喜歡被抱、抱起時掙扎、甚至咬人的情況。OneDegree根據國際認可的獸醫行為學指引,深入探討正確的抱貓方法、幼貓訓練技巧,以及如何解決常見的抱貓問題,幫助您與愛貓建立更和諧的相處模式!
快速閱讀
為什麼貓不喜歡被抱?了解貓咪的天性
違反貓咪的天性本能
對貓咪來說,被抱起並不是一種自然的行為。根據獸醫行為學專家的研究,在野外環境中,貓咪被抓起的情況通常只會發生在遇到捕食者攻擊時。
貓咪天生喜歡控制自己的身體和環境。當牠們被抱起時,失去了逃生的自由和對環境的控制權,這會讓牠們感到脆弱和不安。特別是對於容易受驚的貓咪,被抱起意味著在面對突發危險時無法快速逃離,這會加劇牠們的焦慮感。
社交化不足的影響
幼貓的社交化時期對其成年後的行為有深遠影響。貓咪的社交化敏感期大約在出生後2至7至9週齡之間。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幼貓經常被溫柔地抱起和接觸,長大後會更容易接受被抱。
相反,如果成貓在幼年時期從未經歷過被抱的經驗,牠們可能會將這種陌生的感覺視為威脅。獸醫行為學研究顯示,未在早期接受適當處理訓練的貓咪,成年後對身體接觸的耐受度會明顯較低。
過往負面經驗的創傷
貓咪的記憶力非常好,過往的負面經歷會深深影響牠們對被抱的態度。如果貓咪曾經在被抱時經歷過痛苦(例如看獸醫、洗澡、剪指甲),或者被粗暴對待,牠們會將「被抱」與「不愉快的事情」聯繫起來。這種負面聯想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即使疼痛已經消失,貓咪仍可能對被抱保持警惕。
疼痛或健康問題
如果一隻原本接受被抱的貓咪突然開始抗拒或表現出攻擊性,這可能是健康問題的警訊。獸醫專家強調,關節炎、牙痛、膿瘡或其他隱藏的疼痛都可能使貓咪在被觸碰或抱起時感到不適。老年貓尤其容易患有未被察覺的關節炎或其他疾病,抱起牠們可能會加劇疼痛。因此,如果貓咪的行為突然改變,建議儘快諮詢獸醫進行檢查。
正確抱貓姿勢:安全舒適的抱貓技巧
基本抱貓原則
根據AAFP/ISFM的貓友善處理指引,正確抱貓的核心原則是提供充分的身體支撐,讓貓咪感到安全和穩定。永遠不要讓貓咪的後腿懸空,因為這會讓牠們失去安全感並可能掙扎。
標準雙手支撐法
這是最常見且最安全的抱貓方式。一隻手放在貓咪胸部下方,支撐前腿後方的位置;另一隻手托住貓咪的臀部和後腿。抱起時,將貓咪緊貼胸前,讓牠感受到穩固的支撐。獸醫建議,輕輕地將貓咪「壓」向你的身體可以增加牠們的安全感,但不要限制牠們的行動或視線。
嬰兒式抱法
適合性格溫和、喜歡親近主人的貓咪。像抱嬰兒一樣,將貓咪仰臥在手臂的彎曲處,一隻手臂支撐背部,另一隻手托住臀部。這種姿勢能增加親密感,但並非所有貓咪都喜歡腹部朝上的姿勢,需要根據個別貓咪的偏好調整。
肩膀式抱法
將貓咪輕輕抱至肩膀上,讓牠的前爪搭在肩膀上,同時用手支撐後半身。這種方式讓貓咪獲得高處視角,適合喜歡觀察環境的貓咪。但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貓咪突然跳下而受傷。
橄欖球式抱法
適合好動或容易緊張的貓咪。將貓咪的身體夾在側腰下,頭朝外,用前臂托住身體,就像抱橄欖球一樣。這種方式提供穩定支撐,減少壓迫感,特別適合需要快速移動(如帶貓咪看獸醫)的情況。
抱貓前的準備動作
在抱貓之前,應該先讓貓咪意識到你的存在。獸醫建議慢慢接近,蹲下到貓咪的視線高度,避免從上方俯視,因為這會讓牠們感到威脅。伸出手讓貓咪嗅聞,觀察牠的反應。如果貓咪主動靠近、摩擦你的手或發出呼嚕聲,這是可以抱起牠的好時機。
放下貓咪的正確方法
放下貓咪同樣重要。慢慢將貓咪靠近地面或平穩的表面,讓牠的前爪先著地,然後再鬆開對後腿的支撐。避免突然放手或讓貓咪從高處跳下,這可能會導致牠們用爪子抓傷你或受傷。

正確抱貓的核心原則是提供充分的身體支撐,讓貓咪感到安全和穩定。
讀懂貓咪的身體語言:何時該抱、何時不該抱
歡迎被抱的信號
了解貓咪的身體語言是成功抱貓的關鍵。根據獸醫行為學專家的觀察,放鬆的貓咪會展現出特定的身體信號。當貓咪願意被抱時,牠們通常會:主動靠近你、尾巴高高豎起並微微顫動、發出呼嚕聲、用頭或身體摩擦你、耳朵朝前且眼神柔和。
拒絕被抱的警告信號
相反,如果貓咪不想被抱,牠們會發出多種警告信號。獸醫專家提醒,貓主人需要特別留意這些細微的肢體語言變化:
- 耳朵:耳朵向後壓平或呈「飛機耳」姿勢(向兩側平展)
- 眼睛:瞳孔放大,眼神緊張或頻繁眨眼
- 尾巴:尾巴低垂、緊貼身體或快速甩動
- 鬍鬚:鬍鬚向後貼緊臉部
- 身體姿態:身體緊繃、弓背、毛髮豎立,或蹲伏成「麵包狀」
- 聲音:發出嘶嘶聲、低吼或嚎叫
如果觀察到這些信號,應立即停止嘗試抱貓,給牠空間和時間冷靜下來。
過度刺激的徵兆
即使在被抱的過程中,貓咪也可能因過度刺激而突然改變態度。獸醫研究指出,這種「撫摸誘發攻擊」(petting-induced aggression)是常見的貓咪行為問題。警告信號包括:皮膚波動或抽搐、尾巴開始甩動、瞳孔放大、耳朵向後轉動、身體僵硬或開始扭動。一旦發現這些信號,應立即溫柔地放下貓咪,避免被咬或抓傷。
幼貓抱抱訓練:從小培養親密關係
幼貓社交化的黃金時期
幼貓的早期社交化訓練對其一生的行為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美國貓科獸醫協會的研究,幼貓在2至7-9週齡期間是社交化的敏感期,這是建立正面人類互動經驗的最佳時機。在這個階段,溫柔且頻繁的身體接觸能幫助幼貓習慣被抱,減少成年後的恐懼和壓力。
如何正確抱幼貓
抱幼貓的方式與成貓基本相同,但需要更加小心謹慎。雖然幼貓體型較小,仍應使用雙手抱起,一隻手支撐胸部,另一隻手托住臀部。由於幼貓的骨骼和肌肉尚未完全發育,更需要確保充分支撐,避免施加過大壓力。
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單獨用後頸部的皮膚(scruff)抱起幼貓。雖然母貓會用嘴叼住非常幼小的小貓移動,但這種行為只適用於3週齡以下的幼貓。對於較大的幼貓和成貓,抓頸部皮膚會造成疼痛和壓力,可能導致恐懼和攻擊行為。
幼貓處理訓練計劃
獸醫建議從幼貓時期開始進行系統性的處理訓練。每天多次進行短暫的互動,輕柔地撫摸幼貓的全身,包括頭部、背部、腿部、爪子和尾巴。使用溫柔的聲音並搭配美味的零食作為獎勵,讓幼貓將身體接觸與正面經驗連結。
訓練時應循序漸進:先從簡單的撫摸開始,再逐漸增加到短暫抱起(5-10秒),然後慢慢延長抱持時間。每次訓練應保持在幼貓的舒適範圍內,一旦出現不安跡象,立即停止並讓幼貓休息。
社交化課程的重要性
參加專業的幼貓社交化課程(又稱「幼貓幼稚園」)能提供受控的環境,讓幼貓接觸不同的人、其他貓咪和環境刺激。這些課程通常包括處理訓練、外出籠適應、梳理毛髮和適當的玩耍方式,為幼貓未來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溫柔且頻繁的身體接觸能幫助幼貓習慣被抱,減少成年後的恐懼和壓力。
訓練貓抱抱:成貓也能學會享受被抱
評估貓咪的基準線
對於不習慣被抱的成貓,訓練過程需要更多耐心和時間。首先,獸醫建議進行健康檢查,排除任何可能導致疼痛或不適的醫療問題。確認貓咪健康無虞後,才能開始行為訓練計劃。
觀察你的貓咪目前對身體接觸的接受程度。有些貓咪可能接受頭部撫摸但不喜歡身體其他部位被碰觸;有些可能只能忍受幾秒鐘的接觸。了解貓咪的基準線有助於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
脫敏和反制約訓練
脫敏(desensitization)和反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是獸醫行為學中常用的訓練技巧,可以幫助貓咪克服對被抱的恐懼。這個過程包括:
第一階段:建立正面聯想
選擇貓咪放鬆的時刻,例如飯後或玩耍後。邀請貓咪坐在你的腿上,輕柔地撫摸牠喜歡的部位(通常是頭部和下巴)。每次觸摸後立即給予貓咪最愛的零食,建立「觸摸=好事」的聯想。
第二階段:逐步增加接觸
當貓咪對基本撫摸感到舒適後,開始嘗試短暫抱起。將貓咪抱在腿上5-10秒,給予零食,然後讓牠自由離開。重複這個過程,每次略微延長時間,但務必在貓咪感到不適之前結束。
第三階段:擴展到不同身體部位
逐漸練習觸摸貓咪較敏感的部位,如爪子、尾巴和腹部。每次觸摸後都給予獎勵。這種訓練對未來的獸醫檢查和日常照護非常有幫助。
結合遊戲的訓練法
將處理訓練融入遊戲時間可以提高效果。用玩具與貓咪玩耍幾秒鐘,然後短暫暫停,輕觸牠的爪子,再繼續玩耍。目標是讓貓咪將身體接觸視為遊戲的一部分,而非威脅。
訓練的關鍵原則
- 尊重貓咪的意願:如果貓咪表示不想被抱,立即放下牠。尊重牠的選擇能建立信任
- 保持耐心:訓練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見效,不要急於求成
- 短時間多次訓練:每次訓練控制在2-5分鐘,每天進行3-4次
- 永遠不要懲罰:絕對不要因為貓咪抗拒而責罵或體罰,這只會增加恐懼
- 在舒適範圍內操作:始終在貓咪的耐受閾值之內進行訓練,避免觸發壓力反應
抱貓反抗怎麼辦?應對掙扎和攻擊行為
識別壓力和不適的信號
當貓咪在被抱時開始掙扎,這是牠們表達不適的方式。獸醫專家指出,貓主人需要學會在早期階段識別這些信號,避免情況升級。常見的不適信號包括:身體僵硬、試圖扭動身體、發出低吼或嘶嘶聲、耳朵向後壓平、尾巴快速擺動。
安全放下掙扎的貓咪
如果貓咪在被抱時開始掙扎,最重要的是安全地將牠放下,避免傷害雙方。保持冷靜,慢慢蹲下,盡快讓貓咪的四隻腳著地。不要試圖強行抓住掙扎的貓咪,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抓傷或咬傷。
處理咬人和抓人行為
如果貓咪在被抱時咬人或抓人,這通常是因為牠感到威脅或過度刺激。獸醫建議:
- 立即停止互動:一旦被咬,立即放下貓咪,給予空間
- 不要懲罰:責罵或體罰會加劇貓咪的恐懼和攻擊性
- 傷口處理:用肥皂和流動清水徹底清洗傷口。貓咬傷感染風險很高,如果傷口深或位於關節附近,應儘快就醫
- 重新評估方法:反思是否錯過了貓咪的警告信號,調整處理方式
「撫摸誘發攻擊」的管理
有些貓咪會在享受撫摸一段時間後突然咬人,這種現象稱為「撫摸誘發攻擊」。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貓咪對刺激的耐受閾值較低,或某些身體部位特別敏感。
管理這種行為的關鍵是:
- 觀察並記錄模式:注意貓咪在多長時間或在哪個部位被撫摸時會出現攻擊行為
- 提前結束互動:在貓咪達到耐受極限之前停止撫摸。例如,如果貓咪通常在5分鐘後咬人,則在3-4分鐘時就應停止
- 避免敏感區域:大多數貓咪喜歡頭部和頸部被撫摸,但不喜歡尾巴根部或腹部被碰觸
- 使用獎勵強化:在貓咪保持冷靜時給予零食獎勵,建立正面聯想
何時需要專業協助
如果貓咪的攻擊行為頻繁、嚴重或無法預測,建議諮詢獸醫或認證的動物行為專家。有些情況可能涉及潛在的健康問題或需要更專業的行為矯正計劃。

當貓咪在被抱時開始掙扎,這是牠們表達不適的方式。
新手抱貓注意事項:避免常見錯誤
絕對不要做的事
錯誤一:抓頸部皮膚抱起成貓
雖然母貓會叼著幼貓的頸部移動,但這只適用於非常幼小的小貓(3週齡以下)。成貓的體重過重,用頸部皮膚承受全身重量會造成疼痛,並可能引起頸部和脊椎損傷。現代獸醫學正在推動完全摒棄這種做法,因為研究顯示它會增加貓咪的壓力和恐懼。
錯誤二:讓後腿懸空
只抓住貓咪的腋下或前腿抱起,讓後腿懸空,會讓貓咪失去安全感並可能造成關節拉傷。貓咪需要感受到全身都被穩固支撐。
錯誤三:突然從後方抱起
突然從背後抱起貓咪會嚇到牠們,可能引發驚慌反應和攻擊行為。應該讓貓咪看到你的接近,並給予時間反應。
錯誤四:強行抱住掙扎的貓
如果貓咪掙扎,繼續強行抱住只會增加牠的恐懼和壓力,可能導致受傷。應該立即放下掙扎的貓咪。
錯誤五:在不適當的時機抱貓
避免在貓咪進食、睡覺或處於警戒狀態時抱牠。選擇貓咪放鬆且願意互動的時刻。
單手抱貓的風險
雖然有些貓主人會嘗試單手抱貓,但這並不是推薦的做法。所有貓咪,無論大小,都應該用雙手抱起以提供充分支撐。單手抱貓無法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增加貓咪和主人受傷的風險。
對於因身體殘疾只能使用單手的人士,可以考慮將貓咪放在有支撐的表面上(如沙發或床上)進行互動,而非嘗試抱起。
在特殊情境下的抱貓注意事項
樓梯和高處
避免在樓梯上抱貓,因為如果貓咪突然掙扎,可能導致你失去平衡摔倒。如果必須在樓梯上移動貓咪,使用外出籠會更安全。
帶貓看獸醫
去獸醫診所時,不要在候診室或診療室內用手抱貓。使用外出籠可以減少貓咪的壓力,也避免在陌生環境中貓咪因害怕而逃跑或攻擊。
家中有訪客時
當家中有陌生人時,不要強迫貓咪被抱或與客人互動。讓貓咪自行決定是否接近客人,這能減少壓力。
讓貓咪討抱抱:如何鼓勵貓咪主動尋求擁抱
建立信任的基礎
要讓貓咪主動尋求擁抱,首先需要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獸醫行為學家建議,讓貓咪主導互動,而非你主動追逐牠。當貓咪自己走向你時,給予溫柔的撫摸和獎勵。
創造正面體驗
每次抱貓都應該是正面的體驗。在貓咪還想要更多時就結束互動,能讓牠們對下次的互動充滿期待。避免將抱貓與負面經驗(如餵藥、洗澡)聯繫在一起。
使用特殊信號
建立一個特定的詞語或動作來預告你要抱貓,例如說「抱抱」或用特定的聲音。每次抱貓前都使用這個信號,貓咪會逐漸學會聯想,並在願意時主動配合。
獎勵主動接近行為
當貓咪主動跳上你的腿或靠近你時,給予額外的關注和獎勵。這能強化貓咪「接近人類=好事」的認知。
尊重貓咪的個性差異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並非所有貓咪都會成為「愛抱抱」的貓。有些貓咪天生更獨立,偏好保持一定距離。尊重貓咪的個性,不要強迫牠們改變,這反而能建立更和諧的關係。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愛意,例如一起玩耍、梳理毛髮或安靜地陪伴。

要讓貓咪主動尋求擁抱,首先需要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
抱貓過敏:愛貓人士的應對策略
了解貓過敏的成因
貓過敏主要是由貓咪皮膚和唾液中的一種蛋白質(Fel d 1)引起的。當貓咪舔毛時,這種過敏原會分布到全身毛髮,然後通過皮屑散播到環境中。抱貓會增加與過敏原的直接接觸,引發過敏反應。
常見過敏症狀
貓過敏的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眼睛發癢流淚、皮膚出疹、咳嗽和氣喘。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需要立即就醫。
減少過敏反應的實用建議
雖然沒有完全「低過敏」的貓品種,但以下策略可以幫助減輕症狀:
個人防護措施
- 抱貓後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避免觸摸臉部和眼睛
- 抱貓時可以戴手套,減少直接接觸
- 考慮戴N95口罩,減少吸入空氣中的過敏原
環境管理
- 定期用HEPA濾網的吸塵器清潔家居
- 使用帶HEPA濾網的空氣淨化器
- 禁止貓咪進入臥室,確保有無過敏原的休息空間
- 定期清潔貓咪常待的表面和更換貓砂
貓咪護理
- 每週給貓咪洗澡(如果貓咪能接受),可以減少過敏原
- 定期梳理貓咪毛髮,減少皮屑
- 考慮使用專門的寵物過敏原減少產品
醫療選項
-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 諮詢醫生關於過敏免疫療法(脫敏注射)
漸進式暴露法
有些人通過持續且受控的貓接觸,逐漸降低過敏反應。但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持續暴露可能會使過敏惡化。
抱貓姿勢錯誤的後果:保護貓咪健康
身體傷害風險
錯誤的抱貓姿勢可能對貓咪造成多種傷害:
關節和韌帶損傷
只抓住前腿或腋下抱起貓咪,讓全身重量集中在前肢關節,可能導致關節拉傷或韌帶損傷。貓咪的前肢並不適合承受全身重量。
脊椎壓力
不當的支撐方式可能對貓咪的脊椎造成壓力,特別是對於老年貓或已有脊椎問題的貓。
頸部損傷
用頸部皮膚(scruff)抱起成貓可能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皮膚的損傷,並引起疼痛。
心理影響
除了身體傷害,錯誤的抱貓方式還會造成心理創傷:
增加恐懼和壓力
粗暴或不當的處理會讓貓咪對被抱產生恐懼,這種負面聯想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破壞信任關係
反覆的負面經驗會破壞貓咪對主人的信任,使牠們變得更加警惕和迴避。
引發攻擊行為
感到威脅或疼痛的貓咪可能會發展出防禦性攻擊行為,以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傷害。
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這些後果,貓主人應該:
- 學習並始終使用正確的抱貓技巧
- 觀察貓咪的身體語言,及時識別不適信號
- 尊重貓咪的意願,不強迫互動
- 定期帶貓咪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 如果貓咪突然改變對被抱的態度,及時諮詢獸醫

錯誤的抱貓姿勢可能對貓咪造成多種傷害。
抱貓咪一直叫:理解貓咪的聲音信號
為什麼貓咪被抱時會叫
貓咪在被抱時發出的聲音是重要的溝通方式,傳達牠們的感受和需求。獸醫行為學家指出,不同的叫聲代表不同的情緒狀態:
抗議或不適的叫聲
如果貓咪發出持續的喵喵叫或嚎叫聲,這通常表示牠不喜歡被抱或感到不舒服。這是貓咪在請求你放牠下來。
害怕或痛苦的叫聲
嘶嘶聲、低吼或尖銳的叫聲表明貓咪感到威脅或疼。這些是更嚴重的警告信號,需要立即回應。
尋求注意的叫聲
有些貓咪會用溫和的喵喵聲來吸引注意或表達輕微的不滿,這可能只是想調整姿勢而非真正想下來。
如何回應叫聲
根據獸醫建議,正確回應貓咪的叫聲非常重要:
評估情境
觀察貓咪的整體身體語言,結合叫聲來判斷牠的情緒狀態。緊張的身體姿態配合叫聲,通常表示真正的不適。
及時放下
如果貓咪持續叫喊或顯示出掙扎的跡象,應該立即溫柔地將牠放。忽視這些信號會增加貓咪的壓力,可能導致攻擊行為。
檢查健康問題
如果一隻平時安靜的貓咪在被抱時突然開始叫喊,可能是疼痛或不適的徵兆,應諮詢獸醫。
訓練減少叫聲
如果貓咪總是在被抱時叫喊,可以通過訓練改善:
- 從非常短暫的抱持開始(幾秒鐘),在貓咪叫喊之前就放下牠
- 當貓咪保持安靜時給予獎勵
- 逐漸延長抱持時間,但始終在貓咪的舒適範圍內
- 不要因為貓咪叫喊而責罵牠,這只會增加壓力
結語:與愛貓建立和諧的抱抱關係
正確抱貓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建立深厚人貓關係的基石。通過理解貓咪的天性、尊重牠們的意願、使用正確的技巧,並投入耐心進行訓練,大多數貓咪都可以學會接受甚至享受被抱。
記住,每隻貓咪都是獨特的個體,有些貓咪天生就喜歡親密接觸,而有些則更獨立。重要的是尊重這些差異,不強迫貓咪改變牠們的本性。無論你的貓咪是否喜歡被抱,都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表達愛意和建立親密關係。
如果在抱貓過程中遇到困難,特別是涉及健康或嚴重行為問題時,不要猶豫尋求專業幫助。獸醫和認證的動物行為專家能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支援,幫助你和愛貓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寵物CEO Plan® 無敵守護 一世照顧
OneDegree寵物CEO Plan® 現已雙重升級!除了提供全港最高¹的HK$100,000醫療保額,並承諾終身續保²,更推出全港獨家³貓傳染性腹膜炎(FIP)額外保額附加保障⁴,並新增珍寵計劃涵蓋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描(CT)醫療費用⁵。
OneDegree全力支持寵物主人,為寵物提供無敵守護,一世照顧!寵物CEO Plan ®產品特色包括:
1. 無分細項 全單賠足9成⁶
2. 寵物醫療保額高達HK$100,000 全港最高¹
3. 11歲前投保 終身續保²
4. 提供FIP額外保額附加保障³
5. 涵蓋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瞄(CT)⁵
6. 終身保障慢性疾病⁷
7. 癌症現金保障⁸
8. 提供危疾現金附加保障⁹
你知道嗎?養育毛孩一生要HK$68萬¹⁰,當中獸醫診金及醫藥費佔17.2%!立即投保寵物CEO Plan®,減輕你的醫療費用壓力!
¹根據截至2025年7月的市場調查,OneDegree寵物CEO Plan®尊寵計劃及珍寵計劃在香港獲授權保險公司所提供的6款寵物保險計劃中,提供最高的每年醫療保障額。此比較是根據市面現有寵物保險計劃的產品小冊子所載資料而作出。
²OneDegree寵物CEO Plan®投保年齡介乎13週歲至11歲,一旦成功投保,承諾終身續保。若保單持有人曾作出任何疑似欺詐或欺詐成份的索償,OneDegree擁有最終續保決定權。有關產品保障內容及不保事項請參閱OneDegree網頁。
³根據2025年7月各主要保險公司產品小冊子資料的調查結果。
⁴須另選擇附加保障,最高額外保額為HK$25,000,OneDegree將賠償處方藥物GS-441524的7成費用。貓傳染性腹膜炎(FIP)為保單之不保病況,附加保障只適用於處方藥物GS-441524之額外賠償,並不包括其他醫療費用(如診金、化驗及住院等)。此附加保障只適用於1歲至11歲的貓隻,且終身只能索償一次。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
⁵只適用於珍寵計劃。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瞄(CT)的費用只有在保單承保表列明時才會獲得保障,並受相關的等侯期所限。有關寵物保險的保障範圍、條款、細則及不保事項的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
⁶適用於1歲或以上寵物的網絡獸醫診所的合資格醫療費用,詳情請細閲保單條款。
⁷在首次購買本保單時,你的寵物為4歲或以下;及你的寵物於投保前及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上任何慢性疾病,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慢性疾病,即可獲終生慢性疾病保障。有關慢性疾病保障詳情及不保事項請參閱保單;OneDegree擁有最終決定權。
⁸只要於投保前及於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上任何癌症,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癌症,在年度最高保障之外,我們會給予一筆一次性的現金保障,此保障終身只能索償一次。有關癌症現金保障詳情及不保事項請參閱保單;OneDegree擁有最終決定權。
⁹適用於1歲至9歲及投保前及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癲癇、因意外或疾病導致的四肢癱瘓或髕骨脫臼,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相關病況,我們會給予一筆一次性的現金保障。此保障終身只能索償一次。
¹⁰OneDegree於2024年2月委託了獨立市場調查機構Ipsos,進行「寵物消費調查」,以訪問中有購買寵物保險的寵物主人的消費回答計算,假設寵物一生壽命14年,在這段期間的一般及醫療開支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