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寵物教室

貓皮膚顆粒有什麼可能原因?認識症狀及處理方式

2025年11月25日

你在幫貓咪梳毛時,突然摸到牠皮膚上有一些小硬塊或顆粒嗎?這種情況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但也不一定代表大問題。重點是要迅速識別病因,才能適當處理。貓咪皮膚顆粒可能是多種不同狀況的表現,從輕微的過敏反應到需要獸醫介入的感染。OneDegree將帶你全面了解貓咪皮膚顆粒的成因、症狀,以及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貓皮膚顆粒可能的原因與症狀

什麼是貓咪皮膚顆粒?

貓咪皮膚顆粒通常表現為皮膚表面或皮下的小硬塊、紅點或丘疹。這些顆粒可能是單一症狀,也可能伴隨其他皮膚異常。重要的是,皮膚顆粒本身不是一種診斷,而是一種症狀表現,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病因。

皮膚顆粒的特徵包括:

  • 大小通常從針尖大小到豌豆大小不等
  • 可能呈現紅色、白色、黑色或膚色
  • 觸感可能粗糙或結痂
  • 可能單獨出現或成群分布
  • 部分顆粒可能滲出液體或膿液

貓皮膚顆粒常見原因速查表

原因類型具體例子典型症狀常見位置
寄生蟲感染跳蚤、疥癬蟲、耳疥蟲劇烈搔癢、脫毛、結痂頸部、背部、尾巴根部
真菌感染貓癬(小孢子菌)圓形脫毛、紅腫、鱗屑頭部、耳朵、四肢
細菌感染膿皮症、毛囊炎紅點、膿包、臭味全身各處
過敏反應跳蚤過敏、食物過敏瘙癢、紅疹、掉毛頸部、背部、腹部
皮脂腺問題下巴痘、皮脂腺分泌過多黑點或小顆粒下巴、嘴唇周圍

最常見的六大原因詳解

1. 跳蚤過敏與寄生蟲感染

跳蚤過敏是貓咪皮膚顆粒最常見的原因。 某些貓咪對跳蚤唾液中的蛋白質極度敏感,即使只被咬一口,也可能引發全身皮膚反應。

症狀包括:

  • 一顆顆紅色的小丘疹或痂皮
  • 劇烈搔癢和舔毛
  • 尾巴根部、背部和下腹部最為明顯
  • 可能發現跳蚤或「跳蚤便便」(黑色細小顆粒)

其他寄生蟲如疥癬蟲、耳疥蟲也會造成類似症狀,但疥癬蟲感染通常伴隨更嚴重的皮膚刺激和結痂。

2. 粟粒狀皮膚炎

粟粒狀皮膚炎(Miliary Dermatitis)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的典型表現。 「粟粒狀」源自拉丁文「milium」,意為小米粒。患貓皮膚會出現一顆顆細小的紅色丘疹或痂皮,摸起來有明顯的顆粒感。

粟粒狀皮膚炎的常見症狀:

  • 一顆顆像米粒般細小的紅點或痂皮
  • 常成群出現在背部、尾巴根部、脖子和腹部
  • 貓咪會頻繁抓癢或舔咬患處
  • 皮膚可能出現紅腫、脫毛或結痂
  • 部分案例會蔓延至全身

粟粒狀皮膚炎的成因多樣,包括跳蚤過敏(最常見)、食物過敏、環境過敏、真菌感染或細菌感染等。

3. 真菌感染(貓癬)

貓癬是最常見的貓咪真菌感染,由小孢子菌引起,約 90% 的貓癬病例都由此菌種造成。

貓癬的典型表現:

  • 圓形或橢圓形脫毛區
  • 毛髮易斷、邊緣可能呈紅色
  • 皮膚可能有鱗屑或痂皮
  • 偶爾出現小紅點或丘疹
  • 常見於頭部、耳朵和四肢

重要提醒:貓癬具有高度傳染性,可傳染給其他動物甚至人類。 如果發現可疑症狀,應立即隔離患貓並尋求獸醫協助。

4. 細菌感染與毛囊炎

貓咪的細菌感染(膿皮症)通常是次發性的,即在皮膚屏障受損後,細菌趁虛而入。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細菌感染的症狀:

  • 紅色丘疹或膿包
  • 皮膚可能滲出液體或膿液
  • 可能伴有異味
  • 搔癢或疼痛
  • 毛髮粗糙或脫毛

毛囊炎是指毛囊受感染引起的炎症,可能由細菌、真菌或寄生蟲引起。患貓會出現多個小紅點或膿包,特別容易在皮膚褶皺處或潮濕區域出現。

5. 貓咪身上一點一點黑黑的:跳蚤便便與貓粉刺

如果你發現貓咪身上一點一點黑黑的小顆粒,這可能是下列兩種情況之一:

跳蚤便便(Flea Dirt):

  • 看起來像黑色的細小顆粒,類似胡椒粉或咖啡渣
  • 通常集中在脖子、尾巴根部和腹部
  • 若放在濕紙巾上,會轉變為褐紅色(因為是消化後的血液)
  • 即使看不到跳蚤,跳蚤便便的存在也代表貓咪有跳蚤感染

貓粉刺(Feline Acne):

  • 主要出現在下巴和嘴唇周圍
  • 看起來像黑點、紅點或小顆粒
  • 可能伴隨皮膚油膩或脫毛
  • 通常不會導致劇烈搔癢,除非繼發細菌感染

6. 皮脂腺問題與下巴痘

貓咪下巴痘(Feline Chin Acne)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由毛囊堵塞引起。當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或毛囊堵塞時,就會形成黑頭粉刺或紅色丘疹。

下巴痘的可能原因:

  • 皮脂腺過度分泌
  • 角質蛋白堆積導致毛囊堵塞
  • 使用塑膠食碗(細菌滋生)
  • 貓咪自我梳理不足
  • 壓力或荷爾蒙失調
  • 潛在的病毒感染(如貓鼻氣管炎病毒或貓杯狀病毒)

症狀:

  • 下巴和嘴唇周圍出現黑點或紅點
  • 皮膚可能油膩或結痂
  • 嚴重時可能腫脹或流膿
  • 通常不會導致全身症狀

貓咪下巴痘(Feline Chin Acne)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由毛囊堵塞引起。當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或毛囊堵塞時,就會形成黑頭粉刺或紅色丘疹。

貓咪身上有硬塊?了解不同類型的皮膚腫塊

貓咪皮下長一顆與貓咪脖子有一顆一顆的區別

當你摸到貓咪身上有硬塊時,需要區分以下幾種情況:

腫塊類型特徵常見位置需要就醫程度
膿腫軟的、可活動、含液體、可能流膿全身各處⚠️ 需要立即就醫
囊腫柔軟、圓形、包含液體或固體全身各處⚠️ 應盡快檢查
脂肪瘤軟的、皮下、無痛、可移動腹部、脖子、側腹🟡 定期監測
皮脂腺分泌過旺小的、表淺、可能結痂脖子、頭部、軀幹🟡 可觀察
腫瘤硬的、固定、可能潰瘍全身各處🔴 需立即檢查

貓咪脖子有一顆一顆的常見原因

貓咪脖子出現多個小硬塊或顆粒,通常是以下原因:

  1. 粟粒狀皮膚炎:最常見原因,通常伴隨全身症狀
  2. 皮脂腺分泌過旺:脖子是皮脂腺集中區域
  3. 寄生蟲感染:特別是脖子容易被跳蚤叮咬
  4. 淋巴結腫大:若是脖子兩側對稱性腫塊,可能是淋巴結反應
  5. 跳蚤過敏反應:局部反應集中於易被叮咬的區域

若脖子硬塊伴隨發熱、流膿或貓咪表現出疼痛,應立即就醫。

何時需要警惕:腫塊的危險信號

以下情況下應立即帶貓咪就醫:

  • 硬塊快速增長(超過 1-2 週明顯變大)
  • 腫塊潰瘍、流膿或流血
  • 腫塊堅硬且固定(不可移動)
  • 伴隨發熱或惡臭
  • 貓咪表現出明顯疼痛
  • 多個硬塊同時出現且快速擴散
  • 硬塊持續不消(超過 2-3 週無改善)

貓咪毛囊炎:症狀與治療

貓咪毛囊炎是毛囊受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炎症。雖然在貓咪身上不如在犬隻身上常見,但仍需要重視。

毛囊炎的典型症狀

  • 多個小紅點或膿包
  • 皮膚紅腫和刺激
  • 過度搔癢或舔咬患處
  • 患處毛髮粗糙或脫落
  • 皮膚可能結痂或有滲出物
  • 可能伴有異味

毛囊炎的常見觸發因素

誘發因素機制預防方法
過敏反應皮膚屏障受損,細菌入侵識別過敏原、使用低敏飲食
寄生蟲搔癢導致皮膚破損定期驅蟲
潮濕環境利於細菌增殖保持環境乾燥
免疫低下抵抗力下降提供均衡飲食、減少壓力
皮膚摩擦持續刺激導致破損使用寬鬆項圈

毛囊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通常包括三個層面:

1. 診斷病因

  • 皮膚刮片或真菌培養
  • 血液檢查排除系統性疾病
  • 過敏原測試或食物排除試驗

2. 對症治療

  • 抗生素(口服或外用):通常需要 3-4 週,嚴重病例可能需要 6-8 週
  • 抗真菌藥物:如果涉及真菌感染
  • 止癢和消炎藥物:減輕不適

3. 根本治療

  • 消除誘發因素(控制過敏、驅蟲、改善環境)
  • 飲食調整:高蛋白、富含 Omega-3 的食物
  • 營養補充:鋅、維生素 A 和 E

貓皮膚顆粒建議處理方式

居家初步評估

當你發現貓咪皮膚顆粒時,可以進行以下初步評估:

檢查清單:

  1. ☐ 觀察顆粒的大小、顏色和形狀
  2. ☐ 摸摸周圍皮膚是否發熱或腫脹
  3. ☐ 檢查是否有跳蚤或跳蚤便便
  4. ☐ 觀察貓咪是否頻繁抓癢或舔咬
  5. ☐ 記錄症狀開始的時間
  6. ☐ 注意症狀是否蔓延到其他區域
  7. ☐ 觀察貓咪的整體精神狀態和食慾

跳蚤便便測試:

  • 用細齒梳梳理患處
  • 將梳下的顆粒放在濕紙巾上
  • 如果顆粒轉變為褐紅色,就是跳蚤便便

何時應立即就醫

立即就醫的情況(24小時內):

  • 皮膚大面積潰瘍或流膿
  • 貓咪精神萎靡、食慾不振
  • 顆粒快速擴散至全身
  • 顆粒伴隨發熱或惡臭
  • 貓咪過度抓癢導致自傷

應儘早就醫的情況(1-2週內):

  • 顆粒持續超過 1 週無改善
  • 懷疑跳蚤感染但不確定
  • 顆粒伴隨脫毛或皮膚變厚
  • 貓咪表現出明顯不適

獸醫診斷流程

獸醫通常會進行以下檢查:

  1. 外觀檢查:觀察顆粒的位置、大小、顏色和分布
  2. 皮膚刮片:取少量皮膚和皮屑,在顯微鏡下檢查寄生蟲
  3. 伍氏燈照射:檢查是否為某些真菌感染
  4. 真菌培養:確認是否為貓癬(需時 1-2 週)
  5. 細菌培養(如需要):確認細菌類型和抗生素敏感性
  6. 血液檢查:排除系統性疾病或過敏
  7. 皮膚活檢(如需要):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排除腫瘤

治療選項與恢復時間

治療方式適用情況預期效果恢復時間
局部治療輕微、有限區域感染局部改善1-3 週
口服抗生素細菌感染全身效果2-4 週
抗真菌藥物真菌感染逐漸改善4-8 週
驅蟲藥寄生蟲感染快速消滅寄生蟲1-2 週內見效
消炎藥物過敏反應減輕症狀數天至 1 週

若皮膚大面積潰瘍或流膿,應立即帶貓咪看獸醫。

日常護理與預防方法

基本皮膚護理

1. 定期梳毛與檢查

  • 每天或隔天梳毛一次
  • 檢查皮膚有無異常
  • 趁梳毛時觀察是否有跳蚤或黑點
  • 注意脫毛區域的位置和範圍

2. 洗澡頻率與方法

  • 健康皮膚:每 2-3 週洗一次
  • 皮膚有狀況時:遵循獸醫建議,可能需要增加頻率
  • 務必使用寵物專用洗毛精,不要用人用產品
  • 洗澡後應徹底吹乾,特別是皮膚褶皺處

3. 環境清潔

  • 定期清洗貓窩、毯子和玩具(建議每週 1-2 次)
  • 貓砂盆每天清理
  • 使用洗衣機 60°C 以上溫度清洗,有助殺死蟲卵
  • 定期吸塵,減少塵蟎和黴菌
  • 維持室內濕度在 40-60% 之間,避免過潮濕

飲食與營養補充

選擇高品質飼料:

  • 優先選擇高蛋白質飼料
  • 檢查成分表,避免常見過敏原(如牛肉、乳製品)
  • 考慮試用單一肉源配方(如鴨肉、鹿肉、羊肉)

關鍵營養素:

  • Omega-3 脂肪酸:減輕皮膚炎症,促進皮膚健康
  • Omega-6 脂肪酸:支持皮膚屏障功能
  • :參與皮膚修復和免疫功能
  • 維生素 A:保護皮膚和黏膜
  • 維生素 E:抗氧化,保護皮膚
  • 高品質蛋白質:皮膚修復的基礎

實用建議:

  • 可考慮補充魚油膠囊或寵物專用 Omega-3 補充品
  • 益生菌可能有助改善腸道健康和免疫功能
  • 避免人類食物,特別是高鹽分食物

提升居住環境

食具選擇:

  • ✅ 使用不鏽鋼或陶瓷碗
  • ✅ 定期清洗,每次使用後立即清理
  • ❌ 避免塑膠碗(細菌和黴菌容易滋生)

環境控制:

  • 保持乾爽通風
  • 在潮濕地區考慮使用除濕機
  • 避免冷凝水積聚
  • 定期開窗,增加空氣流通

項圈選擇:

  • 避免過緊項圈,應能容納兩指寬度
  • 選擇透氣材質
  • 定期檢查頸部皮膚

寄生蟲防控

定期驅蟲:

  • 即使是純室內貓,也應定期使用獸醫推薦的驅蟲藥
  • 通常每月進行一次
  • 包括體外驅蟲(跳蚤、蜱蟲)和體內驅蟲(腸道寄生蟲)

常見驅蟲藥物類型:

  • 滴劑型:直接滴在頸部皮膚,被毛囊吸收
  • 口服型:適合不喜歡接觸的貓咪
  • 項圈型:提供長期保護(3-8 個月)

環境驅蟲:

  • 定期吸塵和清洗
  • 使用寵物安全的環境殺蟲劑
  • 多貓家庭應同時驅蟲所有貓咪

壓力管理與情緒健康

貓咪的壓力會導致過度舔毛,進而引發皮膚問題。

減輕壓力的方法:

  • 提供穩定的環境和作息
  • 多提供垂直活動空間(貓樹、高架)
  • 定期互動和遊戲(每天 10-15 分鐘)
  • 提供隱蔽處和安全空間
  • 避免突然的環境變化
  • 使用貓咪費洛蒙產品

貓咪的壓力會導致過度舔毛,進而引發皮膚問題。

常見問題解答

Q1:貓咪皮膚顆粒會自己好嗎?

A: 通常不會。大多數情況都需要獸醫治療才能根本改善。某些極輕微的情況(如單純乾燥引起的小紅點)經過改善飲食和環境後可能自行好轉,但即使如此,也建議主人進行初步評估以排除感染的可能。如果顆粒伴隨搔癢、脫毛或潰瘍,絕不應該等待自癒,應立即就醫。

Q2:貓咪皮膚顆粒會傳染嗎?

A: 部分情況會。以下情況具有傳染性:

  • 貓癬:可傳染給其他貓咪、狗狗和人類
  • 疥癬蟲感染:可傳染給其他寵物
  • 跳蚤:明顯具有傳染性

因此,如果懷疑感染,應隔離患貓並尋求獸醫診斷,以防止疾病傳播。

Q3:如何區分貓粉刺和其他皮膚問題?

A:

  • 貓粉刺:主要在下巴和嘴唇周圍,黑點或紅點,通常不癢
  • 跳蚤過敏:全身多處,劇烈搔癢,常見脫毛
  • 真菌感染:圓形脫毛,邊界明顯,常伴鱗屑
  • 細菌感染:膿包、流膿、可能有異味

Q4:貓咪突然長出很多顆粒,該怎麼辦?

A: 這通常表示有某種急性反應。可能原因包括:

  1. 新的跳蚤感染
  2. 飲食改變引起過敏反應
  3. 環境變化(新清潔劑、季節變化)
  4. 壓力反應

建議做法:

  1. 立即檢查是否有跳蚤或跳蚤便便
  2. 回憶最近 2-3 週有無環境變化
  3. 如果症狀快速擴散,應在 24-48 小時內就醫
  4. 拍照記錄,方便獸醫診斷

Q5:舊的皮膚問題反覆發作,如何預防?

A: 反覆發作通常代表誘發因素未完全消除。建議:

  1. 查明根本原因:與獸醫合作進行全面檢查
  2. 持續治療:不要因為症狀改善就中途停藥
  3. 長期管理:某些過敏需要終身管理
  4. 定期檢查:每月檢查皮膚狀況,及早發現復發跡象
  5. 保持預防:持續使用驅蟲藥和良好衛生習慣

總結:守護貓咪皮膚健康的關鍵

貓咪皮膚顆粒看似小問題,但背後可能隱藏多種不同的健康狀況。重點不在於自行判斷,而在於及早識別問題並尋求專業幫助。

關鍵要點回顧:

立即行動:發現皮膚異常時,應記錄症狀並定期觀察

定期預防:通過月度驅蟲、良好衛生和均衡飲食預防大多數問題

專業診斷:當症狀持續超過 1 週或伴隨脫毛、潰瘍時應就醫

完成療程:即使症狀改善也應完成整個療程,防止反覆發作

環境管理:乾爽的家居環境和良好衛生習慣是皮膚健康的基礎

何時該帶貓咪看獸醫:

症狀程度建議行動時間框架
輕微(1-2 顆,無症狀)居家觀察 + 拍照記錄1 週
中等(多顆,輕度搔癢)預約獸醫檢查數天內
嚴重(快速擴散、潰瘍、流膿)緊急就醫24 小時內

寵物CEO Plan® 無敵守護 一世照顧

OneDegree寵物CEO Plan® 現已雙重升級!除了提供全港最高¹的HK$100,000醫療保額,並承諾終身續保²,更推出全港獨家³貓傳染性腹膜炎(FIP)額外保額附加保障⁴,並新增珍寵計劃涵蓋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描(CT)醫療費用⁵。

OneDegree全力支持寵物主人,為寵物提供無敵守護,一世照顧!寵物CEO Plan ®產品特色包括:

 1. 無分細項 全單賠足9成⁶

 2. 寵物醫療保額高達HK$100,000 全港最高¹

 3. 11歲前投保 終身續保²

 4. 提供FIP額外保額附加保障³

 5. 涵蓋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瞄(CT)⁵

 6. 終身保障慢性疾病⁷

 7. 癌症現金保障⁸

 8. 提供危疾現金附加保障⁹


你知道嗎?養育毛孩一生要HK$68萬¹⁰,當中獸醫診金及醫藥費佔17.2%!立即投保寵物CEO Plan®,減輕你的醫療費用壓力!


¹根據截至2025年7月的市場調查,OneDegree寵物CEO Plan®尊寵計劃及珍寵計劃在香港獲授權保險公司所提供的6款寵物保險計劃中,提供最高的每年醫療保障額。此比較是根據市面現有寵物保險計劃的產品小冊子所載資料而作出。

²OneDegree寵物CEO Plan®投保年齡介乎13週歲至11歲,一旦成功投保,承諾終身續保。若保單持有人曾作出任何疑似欺詐或欺詐成份的索償,OneDegree擁有最終續保決定權。有關產品保障內容及不保事項請參閱OneDegree網頁。

³根據2025年7月各主要保險公司產品小冊子資料的調查結果。

⁴須另選擇附加保障,最高額外保額為HK$25,000,OneDegree將賠償處方藥物GS-441524的7成費用。貓傳染性腹膜炎(FIP)為保單之不保病況,附加保障只適用於處方藥物GS-441524之額外賠償,並不包括其他醫療費用(如診金、化驗及住院等)。此附加保障只適用於1歲至11歲的貓隻,且終身只能索償一次。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

⁵只適用於珍寵計劃磁力共振(MRI)及電腦掃瞄(CT)的費用只有在保單承保表列明時才會獲得保障,並受相關的等侯期所限。有關寵物保險的保障範圍、條款、細則及不保事項的詳情,請參閱保單條款。

⁶適用於1歲或以上寵物的網絡獸醫診所的合資格醫療費用,詳情請細閲保單條款。

⁷在首次購買本保單時,你的寵物為4歲或以下;及你的寵物於投保前及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上任何慢性疾病,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慢性疾病,即可獲終生慢性疾病保障。有關慢性疾病保障詳情及不保事項請參閱保單;OneDegree擁有最終決定權。

⁸只要於投保前及於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上任何癌症,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癌症,在年度最高保障之外,我們會給予一筆一次性的現金保障,此保障終身只能索償一次。有關癌症現金保障詳情及不保事項請參閱保單;OneDegree擁有最終決定權。

⁹適用於1歲至9歲及投保前及相關等候期完結前未曾患癲癇、因意外或疾病導致的四肢癱瘓或髕骨脫臼,並於等候期後首次確診罹患相關病況,我們會給予一筆一次性的現金保障。此保障終身只能索償一次。

¹⁰OneDegree於2024年2月委託了獨立市場調查機構Ipsos,進行「寵物消費調查」,以訪問中有購買寵物保險的寵物主人的消費回答計算,假設寵物一生壽命14年,在這段期間的一般及醫療開支總數。

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