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災難將於2025年7月發生」——2025年甫開始,來自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的「預言」甚囂塵上,在香港及台灣等地廣傳,人人談論「日本將可能於7月發生大地震」的傳言。日本是香港人的旅遊首選,卻因這一「預言」導致2025年赴日旅遊的預訂量較去年下跌50%,6月底至7月初的預訂量更大跌83%。「末日預言」導致人心偟偟,這樣的說法似乎並不誇張。
趨吉避凶的心態是人之常情,為災難做好準備亦是良好態度。然而,我們該如何解讀《我所看見的未來》的「預言」,讓自己做出最恰當的回應?本文將為你一一拆解《我所看見的未來》,並會在文末提及真正有科學根據的「末日預言」,分析如何及早緩解這場即將來臨的大災難。
《我所看見的未來》是什麼?
《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文:私が見た未来)是日本漫畫家竜樹諒(たつき諒)於1999年7月出版的漫畫作品,因封面「預言」「2011年3月大災害」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吻合而廣受矚目。2021年10月,出版社飛鳥新社發行完全版,新增夢境日記手稿及2025年7月5日大災害的「預言」,引發香港、日本、台灣等地熱議。
《我所看見的未來》基於竜樹諒自1970年代起記錄的夢境日記,包含15則「預言」,涵蓋名人逝世、自然災害等事件,據稱多則已實現。完全版新增2025年7月5日大災害的「預言」,描述海底爆炸、岩漿噴發、百米海嘯及新大陸隆起,影響日本、香港、台灣、菲律賓等地。
竜樹諒是誰?
竜樹諒是日本漫畫家,1954年12月2日於神奈川縣生生,現年70歲。1975年出道成為漫畫家,早期創作少女漫畫。1990年代轉向恐怖與懸疑題材,1999年出版《我所看見的未來》後,因健康問題及創作瓶頸引退。其後從事醫療事務、住宅設計等工作。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該書重新受到關注,促使她於2021年推出完全版,並於2025年6月15日自費出版自傳《天使的遺言》,記述童年、靈性體驗及「預言」背後的故事。
《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了什麼?
網絡上一直流傳《我所看見的未來》記載了11則或15則「預言」,數字並不一致。這是因為《我所看見的未來》是以漫畫形式記載作者夢見的內容,而非條理地列出作者能夠「預言」的事蹟。因此,網絡上列出的「預言」都是透過漫畫內容延伸而成,數目及內容在不同的解讀下自然有所出入。
以下為《我所看見的未來》所記載的「預言」的大致整理:
被認為「已實現」的夢境事件
預言事件 | 相關說明 |
費迪·墨格利 逝世 | 1976年11月24日夢見樂隊Queen主音費迪·墨格利逝世,1986年11月28日再夢見其他團員與雕像,1991年11月24日佛萊迪逝世,日期吻合。 |
洞窟女性遇害 | 1989年8月27日夢見洞窟中女性,醒後發現橫濱防空洞環境相同,幾日後新聞報導女性遇害,衣著與夢境一致。 |
舅舅葬禮及路口 | 1993年9月14日夢見與四人同行經過枇杷樹岔路,1994年9月14日舅舅葬禮,途經類似路口但有葡萄樹,日期相同。 |
人質脅持事件中的嬰兒 | 1995年10月夢見嬰兒長相,12月新聞報導人質脅持事件,嬰兒容貌與夢境相同。 |
朋友的戀愛經歷 | 夢見男子對女性無戀愛感覺,一個月後朋友失戀,男方長相與言詞與夢境相符。 |
黛安娜王妃逝世 | 1992年夢見「黛安娜」畫像與聲音,1997年8月31日黛安娜王妃車禍逝世,作者稱夢中未感死亡,為後人解讀。 |
與印度聖者賽巴巴會面 | 夢見男子,後得知為賽巴巴,1998年前往印度會面。 |
2011年3月大災害 | 1998年印度旅行後夢見「2011年3月」,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 |
尚未驗證的夢境事件
預言事件 | 相關說明 |
富士山大噴發 | 1991年、2002年、2005年三度夢見富士山噴發,至今未實現。 |
2025年大災難 | 1995年1月2日夢見大地龜裂與女性,預示2025年全球規模災難襲擊日本,作者認為使命將結束。 |
自己葬禮及死亡日期 | 1995年11月26日夢見「7月15日」葬禮及白衣,2007年5月14日夢見「5月25日自己會死」。 |
1981年海嘯及2025年太平洋災難 | 1981年夢見退潮、地震、海嘯,2021年7月5日夢見2025年7月太平洋海嘯(比東日本大震災高三倍)及陸地隆起,影響香港、台灣、菲律賓,伴隨三艘船及「哈迪斯」聲音。 |

《我所看見的未來》對2025年7月5日的「預言」
《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預測2025年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或海嘯,影響環太平洋西側地區。竜樹諒描述夢中見到海底爆炸、岩漿湧出、百米海嘯及新大陸隆起,事件在夏季發生(夢中人物穿短袖)。部分報導提及清晨5點,但書中並未提及明確時間。
《我所看見的未來》作者如何回應?
竜樹諒接受《每日新聞》訪問,對「預言」所引發的恐慌表示應保持客觀,並參考專家意見。她認為預言提升防災意識是正面影響。此外,她亦澄清「7月5日凌晨4點18分」為夢境時間,而非災害發生時間。
專家如何回應《我所看見的未來》的7月5日「預言」?
地震學者與地質學者對2025年預言的科學依據表示懷疑。首先,「預言」提及的菲律賓海板塊中心爆炸的可能性極低,需9-10級地震或隕石撞擊才可能實現,與地質學原理不符。菲律賓海板塊中心亦非地震或火山活躍區,新大陸隆起的描述不切實際。
專家表示,防災應依賴科學監測。日本的海底地震觀測網絡亦已部署數百個觀測站,可早期偵測異常。香港天文台曾撰文表示,過去「輕微的地震對一般樓宇結構沒有影響,市民不須作出應變措施」,而「當遇上大地震時都必須保持鎮定,並緊記三個重點:趴下、掩護和穩住」。
香港天文台列出如下地震安全守則建議:
地震發生時:
- 切勿恐慌,保持鎮定。
- 熄滅火種。
- 室內的人應留在室內,躲到堅固的傢具下,遠離玻璃或容易墮下的物件。
- 戶外的人應遠離建築物、斜坡及架空電線等地方。
- 在人多擠迫的地方,不要為尋找掩護或出口而倉皇逃跑。
- 行駛中的車輛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停下,乘客應留在車廂內直至地震停止。
- 乘搭升降機的乘客應盡快離開。
- 隧道內的人應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離開,走到空曠的地方。
真正有科學根據的「末日」:極端天氣
比起「真正的大災難將於2025年7月發生」,有一個「末日預言」其實更常被科學家、氣象學家提及,卻無法得到公眾更多注視。這個「末日預言」,叫做極端天氣。
「海平面上升將淹沒大陸」、「極端天氣持續,地球不再宜居」……這些「末日預言」過去被視為危言聳聽,然而隨著極端天氣頻繁發生,一切都已成為不可抗力的事實。超級颱風蘇拉、500年一遇世紀黑雨——這些災難景象,香港市民歷歷在目。
極端天氣頻發,主要由氣候變化引起。全球暖化導致大氣溫度上升,加劇世界各地天氣的不穩定性,常見於香港的暴雨及颱風現象亦變得更為頻繁且嚴重。天災下,我們的居所及家庭財物倍受威脅。家居水浸、玻璃窗被吹爆等末日景象,隨時在我們屋企上演。
極端天氣如何影響我們?
以下是OneDegree家居保險在「世紀暴雨」下的一宗真實索償個案:

家居保險保單持有人一家四口住在新界村屋地下,居所附有約200呎的花園。2023年9月7日至9月8日世紀黑雨期間,該區屬嚴重水浸地區,當時大量洪水由街道湧入家中,造成大量財物被雨水浸透而有嚴重損失。
事件發生後,保單持有人向OneDegree提出索償要求。經點算後,是次損失的財物數量達88樣,例如床褥、沙發、電視櫃、全家人衫褲鞋襪、全屋電器等。除了財物損失,投保人亦須於家居維修及清潔期間另覓居所。
OneDegree家居保險賠償上述的室內及室外財物損失,亦會保障投保人居所因意外損毀而導致家庭成員或寵物需在外暫住的開支,是次個案的總賠償金額就達6位數字。這位保單持有人的遭遇並非孤例——保監局早前公布,颱風蘇拉及其後的黑色暴雨共造成總計港幣19億元的保險索償。
面對日益嚴重的極端天氣,家居及家庭財物隨時蒙受重大損失,而且防不勝防。
如何緩解極端天氣?
面對日漸頻繁的極端天氣,一切是否已經為時已晚?未必。只要做好對策,極端天氣情況就有緩解的可能。氣象學家兼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
「香港遇到的極端天氣,包括越來越強的暴雨、打風時由於強風帶動的海水湧入岸邊而造成越來越嚴重的水浸,即所謂風暴潮,都直接或間接與氣候變化有關。氣候變化主要受到碳排放引致溫室效應所引起,因此避免問題惡化要從減少碳排放著手。」

由此可見,極端天氣元凶是由碳排放引致的溫室效應。要解決極端天氣導致的家居末日,就要從問題根源著手——要減少碳排放,才可緩解全球暖化情況,最終減少極端天氣發生。
OneDegree致力推動減碳排放及減廢生活,期望解決問題根源,最終減少家居財物損失。
OneDegree家居保險 家居末日對策

家居末日對策1:節省用電 減碳排放
減碳從何開始?其實電力使用是香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根據政府資料,發電約佔香港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為緩解有關情況,政府已在2021年10月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中,將淨零發電列為主要減碳策略之一。放眼國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巴黎協定》在要求所有締約方提交「國家自主貢獻」之中,亦有推廣節能家電及智能電網以節省電力。
OneDegree全力鼓勵市民身體力行慳電。由即日起,OneDegree家居保險投保人在續保時,只需上載家居電費單,證明全年用電量比去年減少10%,或每日用電量少於8度電,即可享額外5%的節能續保折扣2。相關續保折扣優惠可與其他續保折扣一同使用。
家居末日對策2:使用可再生能源 減碳排放
除了節省用電外,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亦有助緩解極端天氣狀況。政府於《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亦表示,會透過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零碳電力供應,長遠達至2050年前淨零發電的目標。
為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OneDegree將村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納入家居保險保障範圍,新增自選樓宇結構及太陽能發電系統保障,保障額為港幣200萬元。村屋業主配合上網電價計劃,就能透過太陽能發電抵銷保費支出,享受更全面保障。
上網電價計劃由中電及港燈推行,電力公司以每度電3至5港元的價格回購太陽能系統發電量。根據電力公司資料,10千瓦或以下系統的回購價為每度電4港元,以一個標準700平方呎村屋屋頂為例,受法規限制只能使用一半面積(約350平方呎),可安裝約7.5至10千瓦的系統。
假設香港平均每日有效日照3至4.5小時,一個10千瓦系統每年可產生約10,950至16,425度電,每年可帶來約港幣43,800至65,700元的收入,可完全抵銷投保「樓宇結構及太陽能發電系統保障」的保費開支。
家居末日對策3:零紙張、維修家電 實踐減廢生活
除了減碳,減廢亦是緩解極端天氣的重要方法。OneDegree自成立以來已全面推動無紙化,不論是投保或理賠皆不會用到紙張,實行源頭減廢。家居保險亦提供自選家電維修保障,涵蓋14種主要電器原廠維修費用,包括冷氣機、洗衣機、熱水爐及抽濕機等3,不限件數。發展商隨屋附送的新樓盤電器同受保障。
透過家居保險,OneDegree鼓勵大眾在家電故障時先考慮維修,而非即時棄置並購買新電器取代,以減少廢物及減少因不適當處理棄置電器而產生的碳排放,為環境保護及緩解極端天氣情況盡一分力。

投保現在,環保未來 OneDegree家居保險
隨著碳排放加劇,全球氣候升溫導致極端天氣頻頻發生,末日畫面,隨時因天災而在家中出現!
OneDegree家居保險提供高達HK$120萬家居財物保障1外,升級提供太陽能發電系統保障,新增節能續保折扣,全力支持減碳減廢生活,從源頭減緩極端天氣!
🌍🏠 OneDegree家居保險 家居末日對策
✅高達HK$120萬家居財物保障1 涵蓋漏水等家居意外
✅每月保費少於HK$1004享高達HK$1,500萬第三者責任保障1
✅自選家電維修保障 包14種電器維修 受保電器數量不設上限3
✅自選樓宇結構及太陽能發電系統保障 助你實踐環保生活
✅節約用電保護環境 續保更享額外5%保費減免2
✅村屋及獨立屋同樣受保 不加額外保費 無需額外核保
✅不設等候期 即買即保5
立即按此了解更多OneDegree家居保險詳情!
《我所看見的未來》的「預言」中幾個?
部份來源提及書中記錄了15則預言。然而,《我所看見的未來》並未明確列出15個具體事件,可能是讀者或媒體的總結。聲稱「已實現」的「預言」包括神戶大地震、311地震等。
2025年7月5號會發生什麼事?
《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預言」2025年7月5日將發生一場大災難,可能是大地震或海嘯,影響環太平洋西側地區,包括日本、台灣、香港和菲律賓。作者強調這場災難比2011年地震更嚴重,可能涉及海底爆炸和陸地隆起。
《我所看見的未來》作者還在嗎?現在幾歲?
竜樹諒目前仍在世。2025年6月,她出版新書《天使的遺言》,證明她仍活躍於出版界。竜樹諒出生於1954年12月2日,截至2025年6月,年滿70歲。
日本真的會沉沒嗎?
書中預言2025年7月可能導致「日本1/3土地消失」。然而地震專家表示,從板塊運動角度看,日本整體沉沒不可能。這顯示預言與科學觀點的分歧,讀者應謹慎看待。
1只適用於尊尚計劃。
2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網頁。
3適用於尊尚計劃中家電維修自選保障,有關受保電器種類及索償條款,請參閱產品網頁。
4假設為實用面積400呎以下的單位投保尊尚計劃且不包含任何自訂保障,7折後其首年所需年繳保費為HK$1,032,便得出每月平均保費為HK$86。
5成功繳付保費後,保單最早可以在投保當天即時生效